小樱桃的mm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消极对待的行为反应方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理解的偏差、对学习的消极情绪对待、主动远离学习的行为。厌学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失去学习兴趣;不认真听,不做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逃学;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一提到学习,他们就会生病、头晕、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厌学是由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获得的不同的内在和外在反应引起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知的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起到了负面的强化和促进作用。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经过多次努力,只得到低分,屡屡失败。他们也长期受到社会偏见、父母的冷漠、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歧视。
他们在学习上满足不了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在生活中也没有人能够理解和关心他们。他们尝到的是失败和无聊的感觉。逐渐形成没有价值的学习,不善于学习“差生”等概念,并反馈到学习行为,这样的恶性循环,很快就会产生厌学。
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不断从学生的脸上表现出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强化。使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不断克服厌学心理,从而乐于学习快乐学习。对于有严重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还需要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调整学习心态,使学习积极、主动、愉快。
小学生厌学怎么处理?
(1)改善环境,开朗心情。
要改变厌学的学生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学习的理解,首先要改善他们的环境。良好的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协作。让学习从厌恶和恐惧转向愉悦、安慰,积极、主动、乐于开始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改变你的想法并接受自己。
让厌学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学习改变厌学的重要环节。当然,对厌学的学生评价一定要客观、中肯、善意,不能挖苦极端,以免增添叛逆情绪。
(3)科学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此外,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家长应该多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使其家庭教育科学化。
(4)培养兴趣,建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开始自我修炼,这种尝试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改变自己的关键。尽可能创造环境,让厌学的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尝到成功感和学习兴趣,毕业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纠正厌学心理障碍。
(5)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得再多,学习方法再好,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好,也无济于事。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智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在同等智力水平下,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
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势必造成学习的兴趣和毅力的缺乏,任性、自控能力差。培养非智力因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能投入、追求、自觉地学习。
只有让学生主观体验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思考、快乐活动,把学校变成学习生活的乐园,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6)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
学习障碍学生缺乏自制力,无法克服自身的学习惯性,意志力薄弱。意志力不是天生的,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习惯和学习规律中培养自觉、坚韧、果断和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