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
众所周知,过度介入孩子生活的父母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孩子一有需要就立即俯冲下来。然而研究表明,他们并没有与孩子建立起有意义的情感联结,与孩子的相处也没有给孩子带来意义。以下方法有助于你通过在孩子的生活中存在,来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六点提高孩子抗挫能力:
1、培养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要对孩子予取予求,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事物,应当鼓励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有时因为好奇心,想要体验一些“危险性”的任务,如炒菜做饭等,可以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比如把火关掉)让孩子去体验,或者把任务转移成难度较低的挑战,如拌一个凉菜。切忌一味用“你太小”“等你长大再说”“太危险”等语气来打击孩子的热情和信心。
2、为孩子规划“可战胜困难”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性格特点,主动规划与设计“可战胜的困难”,避免孩子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同时通过“一次次努力战胜困难”来增加孩子的信心。
3、正视挫折与接受失败
孩子在做家务的时候,难免会打碎杯碗盆瓶;在学习画画的时候难免会把家里的白墙画花;学骑车会摔倒;买东西会买错。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犯错就终止孩子继续学习与成长。
在孩子做错事时,不要着急责骂,应予以理解与鼓励,并引导孩子正视困难,帮助孩子分析问题找办法,当孩子下次改进时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4、创造孩子宣泄情绪的场景
当人们面对挫折时,90%的人会选择5种反应“冲动、攻击、压抑、固执与退却”,孩子也不例外。面对孩子显著的负面情绪时,说教与劝导往往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更不能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上“软弱”“固执”等标签。可以创造一些宣泄情绪的情景:如陪孩子一起跑跑步、画画、打打小游戏、一起去看大海、看励志动画、去游乐场等等,让孩子感受到陪伴与关爱,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同时给予正面的激励。
5、拓展孩子的社交
长期独处缺乏社交的孩子容易偏激、孤僻、情感脆弱,家长要有意识的扩展孩子的社交,如多参加校园或者社会活动;参加公众表演;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谊,体会人和人的相处会出现各种摩擦和意想不到的问题;父母与孩子建立“朋友关系”等等,孩子在相处与沟通中更容易成长。
在帮助孩子拓展社交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和引导孩子从朋友身上扬长避短,在帮助孩子建立友谊时,不要局限于亲朋邻里,多参加各类型活动,结交多元化的朋友,拓展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向上的品格。另外,建议家长多在家中组织孩子的聚会活动,如一起玩玩具,一起写作业等,除了可以增进孩子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可以亲自了解孩子的朋友圈。
6、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以身作则: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家长是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伟人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讲些有关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可以给孩子讲述伟人成长的经历、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难”,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