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小蜗牛
在高中的课程安排上,地理课程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很多高中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只是课前临时抱佛脚,没有学习计划,也缺乏自己的学习总结。这就造成了学习没有目标性、没有针对性,听课的时候觉得自己都会,考试的时候才露出马脚。
地理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及时复习巩固
根据一百多年前,德国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接触新知识的最初阶段,是忘得最快的。因此,在此期间就应及时复习,否则学过即忘,以至于看到题目,就产生畏惧感,不愿解题,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熟练程度不够,地理成绩也就自然不能提高。
2、高中地理课本的内容比较抽象
理论性较强,主要讲的是,各种地理事物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规律,不象初中课本,那么浅显易懂,特别是高一上册是自然地理部分,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地球和大气部分,本身是自然地理中的难点内容,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确实会感到困难的。
3、地理的学习方法不正确
地理知识固然需要背诵、记忆,但绝对不是死记硬背,不少同学很容易走进这个误区,因为地理知识很难理解。
所以,大家会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地理知识,虽然前期看起来效果明显,但是随着内容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深,学起来就会非常困难,高中地理要着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用,才能提升地理成绩。
地理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学会概括
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四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可概括为:预热同期。
3、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
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也显著。像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东北平原,同为我国东部平原,气候,土壤,农业却不一样,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